英國路透社中文網4月21日文章,原題:防範中國金融危機的保險似乎並不好賣 防範金融危機的保險產品應該並不難賣,最近的一次危機幾乎毀掉了世界經濟,而那隻不過是五年前的事。但具體到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爆發全面危機的可能性似乎太過遙遠,因此無論這保險多便宜,也不會有什麼人去買。
  幾年來金融奇才們試圖向中國市場的投資者兜售這類保險產品,但感興趣的投資者越來越少,儘管出現過一些令人擔心的事情。僅在過去幾個月里,中國就遭遇了首宗國內債券違約事件,一次小規模銀行擠兌事件,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為疲弱的出口數據,房地產市場明顯放緩以及就業市場動蕩加劇。
  新加坡一位對沖基金經理人Steve Diggle表示,投資者相信,握有將近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政府不會聽任情況失控。去年他不得不關閉了一支過去經常押註經濟出現災難性結果的亞洲基金。“這感覺就好像你在和一個自己製作籌碼的人對賭。”Diggle說。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他經營著一隻成功的基金Artradis,該基金在金融市場動蕩期間蓬勃發展。但他現在說,對沖市場災難似乎已經過時了,不僅僅在中國是如此。全球各國政府和央行紛紛展示出為避免金融危機而投入大量資金的意願。中國在2008年底就出台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方案。“現在已經不是市場力量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候了,因為某個機構,比如央行或政府會對市場進程採取強有力和積極的干預,而它們擁有影響市場進程的強大能力。”Diggle說。
  仍有一些對沖基金針對極端和不大可能發生的事件——比如中國經濟奇跡會以悲劇收場進行防範。對於謹慎或逆勢投資者而言,投保中國出現危機這類明顯不太可能事件必須便宜。將大把資金押註所謂尾部風險,並且獲賠幾率很小,這實在徒勞無益。對沖的成本不菲,儘管一個相對低價的方式是以遠低於目前市場價格的履約價購買人民幣或中國股票的賣權。
  不過一般而言,最低成本的對沖策略也可能是最複雜的。其中一個這類策略要涉及方差互換,利用這一金融工具,投資者可在某種標的債券或股票波動性激增時得到償付。為了對沖違約大爆發的風險,購買信用違約互換等直接方式並非最有成本效益的。基金可以購買針對某家困境公司的CDS並賣出針對某家信譽更可靠公司的CDS來降低成本。一些基金經理人認為,投資者可能過高估計了中國當局對市場的掌控能力。
  摩根士丹利亞洲固定收益策略主管ViktorHjort認為,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真的發生,將是會對廣泛的資產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之一。  (原標題:英媒:防範中國金融危機的保險並不好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i93zilsn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