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招生辦:腐固態硬碟敗空間遠超想象
  文票貼/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 湯瑜
  有這樣的一建築設計個部門,每年到高考結束直到大學招生季,家長都對它趨之若鶩,它掌握著考生的生殺大權,每個讀過大學的人都和它打過交道。它就是招生辦。
  人大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日前涉案數億被調查,攪亂了大學招生的“一池春水”,引發了公眾的腐敗猜想,輿論矛頭紛紛指向自主招生,認定這是高校腐敗的又一個大漏斗。其實無論是高校還是地方,建築設計招生辦的腐敗空間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自主招生之外的招生腐敗也一直都在上演。
  河南省某高校負責招生工作的陳有國指出,考生錄取過程中,點招、補錄、調換專業同樣是招生腐敗餐飲設備的易發點,而這些環節都與招生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交2萬“點招費”拿到錄取通知書
  點招,是指由高校點名招收、未上學校分數線的考生,但其分數一般過了省控線,如果能拿到高校的“點招”指標,依然可以被正常錄取,點招進來的學生與正常錄取的學生沒有任何差別,錄取通知書也是相同時間寄到,學籍都是一樣。
  張怡就是一名典型的“點招生”。
  張怡現在是武漢某學院的大一學生,她去年高考成績是395分,而湖北省專科錄取線是360分,學校的專科分數線是420分,結果她沒有被直接錄取。最後,交2萬元“點招費”就拿到了錄取通知書。
  她回憶,當時家人聯繫上省招生辦一名工作人員,對方詢問願不願意交錢上點招,就會將其檔案轉入該校。對這種做法,張怡和家人雖說心裡不踏實,但又不想放棄這個上大學的機會,最後家裡把錢湊齊交了。
  用張怡的話說,如果家人沒有招生辦這層關係,她就不可能有點招的機會,只能再複習一年。
  曾負責過“點招”工作的陳有國告訴記者,各高校確定的錄取分數線一般都高於本地區的最低錄取線,這樣就有一些上了最低線卻被高校自定的分數線擋在門外的考生,也有少數因為報考時沒有填好志願而落榜的考生(但分數卻達到了該校的錄取線甚至高出很多)。這些考生若想上大學,就得交一筆“點招費”。
  點招費去向:招生辦 學校小金庫
  河南省某師範院校負責招生工作的林某向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透露,點招其實就是學校的機動指標,一般為學校教授和省市部分領導幹部子女預留的指標。即使考分沒有達到相應高校錄取線,如能獲得點招指標,考生也可被統招錄取。由於這部分對象每年都有指標,而他們不可能每年都有子女高考,所以部分指標就流向了市場,成為學校牟利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點招進來的學生與正常錄取的學生沒有任何差別,錄取通知書也是相同時間寄到,學籍都是一樣。這也是驅動不少考生選擇“點招”的重要原因。
  林某還指出,對於“點招”,如果地方招生辦不轉檔案,高校“點招”就無法開展。也就是說,每“點招”一個考生,與當地的招生辦不無瓜葛,因而“點招”越是嚴重的地方,當地的教育部門越是難辭其咎。
  那麼,點招指標如何分配?
  “每年的點招指標,學校招生辦是沒有權力分配的。指標都由學校主要領導直接掌控,連學校分院的領導需要用指標,也要給校領導打報告,經同意後,才能拿到。學校一般教師就更難拿到這些指標了。”林某透露。
  有瞭解內情的地方教育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無論是點招,還是“選擇性計劃”招生,關鍵在關係和錢。假如高校內有直接熟悉的領導,或者通過熟悉高層領導的關係去辦理,一般花錢會少一點。而且,在正式投檔前,就得落實指標,否則根本不可能“點”到。
  目前,還沒有法律來制止點招行為,但教育部明令禁止高校點招。
  至於點招收費標準,林某表示,根據學校不同,錄取批次不同,專業不同,價格也不同,相比幾年前大部分學校2萬多的收費,現在學校的收費已經翻倍,而且還在不斷漲價。
  而所有點招收費,也統一進入學校的小金庫,作為學校在職員工的福利,也有的學校用來償還銀行貸款利息等。具體支配由學校自己安排。
  補錄:多為“暗箱操作”
  陳有國透露,每年高考錄取結束後,由於招生指標未完成、被錄取考生放棄等原因,一些高校會通過補錄完成招生計劃。雖然補錄也有最低分數限制,但由於信息不公開、監管不夠嚴,成為權錢交易的另一個重災區。
  2007年高考後,甘肅考生黎某報考的第一批志願為北京體育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但分數過了省重點線,沒上國家重點線。
  “我爸爸就聯繫了當地招生辦主任,讓他幫忙調劑一所學校。”黎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招生辦主任調劑權力還是有的,他要看省內哪些學校沒有招夠,還有名額空缺,再根據我的高考分數,儘力調到一所好學校。”
  當年,黎某被調劑到西北師範大學,但一個月後,他退學了。
  雖然西北師範大學的補錄名額作廢,但在他看來,如果不是招生辦主任幫忙,是不可能拿到補錄名額的。
  調換專業=花大價錢買好專業
  除了點招、補錄,高校調換專業也是招生腐敗高發區,調換專業衍生成花錢“買”好專業。
  2010年,吉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於興昌的眾多受賄記錄中,大部分皆與考試錄取、調整專業有關,其第一筆受賄就來自於幫助一個學生調換專業收取了1萬元錢。有高校學生向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透露,調換專業早就漲價了,少則幾萬元,多則10餘萬元。
  岳曉松2006年報考了湖北省一所綜合大學的研究生,覆試結束後,該校要確定公費研究生名額,他聽上一屆一個師兄說,只要給研究生院招辦主任送1萬元,三年學費就免了,而且還能拿到每月300元的生活補助。
  岳曉松為此算了一筆賬,一年學費8000元,三年就是24000元,如果拿出1萬送禮,自己還能賺14000元,每月300元生活補助,三年也能拿10800元。於是,他通過關係找到招生辦主任,不僅得到公費名額,還將專業從哲學換到了歷史。“這叫一箭雙雕。”他說。
  20年前,招辦主任可改檔案
  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曾在微信朋友圈詢問,在他們眼中,招生辦主任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有人表示,所有生源都要經過招生辦,權力肯定不用質疑。當然,關係是可以找的,但要很鐵的關係才行。招生辦主任只要肯幫你,就沒有太大問題,關鍵是你能否讓他願意幫你,就看你的公關能力了!
  說起招生辦主任的權力,曾在高中任教的唐某向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表示,20多年前,地方招生辦主任甚至可以為考生塗改檔案。唐某幹了多年的育人工作,至今讓他津津樂道的卻是,在他的幫助下,侄女順利進入大學。
  1990年,唐先生還是河南省某縣高中物理教師,當年他侄女報考了河南省一所專科學校英語專業,成績差3分,他找到了當地高招辦副主任,此人曾是他教過的一名學生。“那時操作非常容易,考生的紙質檔案不用輸入電腦,只要他願意幫忙,就能辦成。”唐某說,該招辦副主任幫他侄女修改了檔案,並把原來的專科志願換成河南省一所本科院校。他侄女順利上了大學,畢業後在上海一所軍校教英語。
  在唐某看來,即使現在說起這事,他仍覺得不可思議。他補充道,每年都有通過老鄉或親戚關係找到該招辦副主任的,一個縣,一年差不多能多走100多個學生。
  相對於20年前,如今招生辦主任在高招過程中的“權力”要小了一些,依據程序操作的責任卻更重大了。
  “這些年高考錄取不斷變化,考生檔案要輸入電腦,地方招生辦主任想隨意操作也沒那麼容易了”,唐某說。
  “高校內部招生錄取的主要權力在招辦。”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目前高招是大批量集中錄取,此外還存在操作主觀性較強的特長生、自主招生環節,在他看來,這些環節往往滋生高考腐敗,而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涉案數億元接受調查就是其中的最新案例。
  自主招生的黑洞
  中國高校自主招生於2003年正式啟動。10年來,自主招生始終伴隨著各種質疑的聲音。缺乏有效監督的自主招生是否公平?是否會導致腐敗?這樣的問題即便在今天看來已經顯而易見,但基於自主招生最初的本意,及其在選拔人才方面的特殊要求,這樣的問題似乎依舊無解。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多位人大教師和學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蔡榮生和人大在招生上的“黑幕”早有耳聞,所以看到他或因招生問題被調查的消息並不驚訝,在蔡榮生被紀檢部門調查消息曝光前,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雲就發表博客稱,“兩年多前我就認定,中國人民大學的自主招生肯定會出問題。”
  “100萬上人大,大家都聽說過。”一位參加過人大藝術特長生考試的學生則說,跟清華等其他學校不同,人大藝術生的考試評委和考生之間是不拉帘子隔開的,也就是說,評委和考生互相都能看見,“很容易有貓膩”,所以開學藝術團訓練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些藝術生其實水平很差,就會吼他們,“你們都是交了多少錢進來的?”
  人們常說高考改變命運,一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向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提出了這樣的質疑:自主招生,決定考生命運已不再僅僅是一張試卷了,而是有很多有關係、有背景的人參與進來後,往往不是自己能決定了,,這就不得不讓人產生一絲憂慮和疑問。也許絕大多數被自主招生提前錄取的考生都是名副其實的,但是,招生辦如此大的腐敗空間,難免有人渾水摸魚。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曾炮轟自主招生,他稱,所有的自主招生考試都是有門檻的,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有形的門檻,是只有某些學生才能獲得參加考試的資格。這與高考不同——高考是向所有人開放的。無形的門檻,是那些經濟困難的學生,無法遠途旅行,到自主招生的學校參加考試。面試環節的問題也同樣,按照現在的自主招生模式,是只讓很少的人進入面試,對於那些沒有參加面試的人來說,就是一種不公平。如果讓很多人參加面試,那將是無法操作的。”
  他認為,國外大學在國家統考基礎上行使自主權且運行良好,這種做法在我國卻難以照搬。除了國外大學有高淘汰機制外,原因還包括國外的高中成績單和專家推薦信的可信度比較高,人情因素在招生中起的作用很小,很少有家長為子女上大學的事,整天找校長和院長。
  一位參加國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向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介紹,高校自主招生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備突出的能力和特長。例如,超長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在文學、藝術、體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以及學科競賽獲獎等。但文學、藝術方面的才能往往很難量化,尤其是在面試環節,考官的主觀判斷對考生成績的影響很大,一些對外在形象上有所要求的專業,也無法做到將評委與考生之間拉簾隔開,腐敗因素很容易產生。(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i93zilsn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